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

钱善华教授讲座《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美》综述

时间:2015-10-19浏览:1198


 

题目《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美》

钱善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人:王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间:2015925日,10:00-12:00

点:音乐学院205教室

 

2015925上午,台湾师范大学钱善华教授莅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音乐学院的师生作了《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美》主题讲座。钱教授结合台湾原住民的风土人情,通过欣赏分析,介绍了台湾原住民多样的乐舞和具有代表性的器乐。

  1. 台湾原住民族群历史地理概况

台湾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钱善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南岛语族(南岛语系)的分布,接着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台湾原住民不同族群的演变和确立。在18世纪,也就是清朝时期,台湾原住民按照对清政府的顺从程度分为生番和熟番,19世纪按照居住的地理环境分为高山番和平埔番,这个时期开始清政府统治势力逐渐进入台湾山区。1890年演变为高砂组合平埔族,1900年,分为高砂族九族、平埔族十族。1945年战后至今,确立为平地山胞和山地山胞。获得认可的族群有:泰雅族、布农族、邹族(曹族)、赛夏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鲁凯族,原有九个族群,后又增加了七个族群,形成现在的16族。钱善华教授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台湾原住民族群的存在和演变。文化和音乐是分不开的,族群之间的地理差异、环境差异使得文化也存在着差异,音乐亦是如此。台湾原住民多样的音乐与历史地理人文环境息息相关。

  1. 台湾原住民乐舞

台湾原住民乐舞中“乐”和“舞”是分不开的,是融在一起的。钱善华教授指出“歌舞合一”的音乐形式是台湾原住民音乐的特色;介绍了台湾原住民的歌唱形式,主要有:单音、复音、和声以及异音唱法。单音唱法有:单音朗诵、单音曲调、单音对唱,单音领唱以及和腔唱法;复音唱法包括了复音自由对位和平行复音唱法;和声唱法为自然和弦唱法;异音唱法表现为音堆式唱法。接下来,钱善华教授以丰富的视频、录音为例,细致地介绍台湾原住民乐舞。

(一)台东阿美族祭祀歌:展示了复音自由对位唱法,歌唱与和腔、虚词的使用。歌词较为简单。在演唱祭祀歌的同时,阿美族人一边唱歌一边跳舞,通过复音自由对位唱法,表现出阿美族乐舞自由随性之美。阿美族的丰年祭充分体现了阿美族乐舞与当地风俗、礼仪、庆典等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二)布农族的乐舞以合唱为特点。在《祈祷小米丰收歌》中,展现了以大三和弦为骨架的泛音唱法和自然和弦唱法。泛音唱法和自然和弦唱法的结合传达出了布农族音乐神圣、和谐之美。

(三)阿里山邹族与布农族都是住在高山上,两者都有和声唱法。《迎神曲》中不同于布农族的是和弦并非是三和弦,而是平行五度的和声。这样的唱法并非邹族原住民训练而来,而是自然形成的。邹族的协和的音程组织是其特点。钱善华教授将它与复音音乐奥尔干农唱法进行比对,他说“这就等于欧洲9世纪的奥尔干农唱法。”这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下,单音音乐发展至复音音乐的同一规律。

(四)雅美族中的朗诵唱法在一般歌曲和祭典歌曲都有,异音唱法以拍手歌会为代表。一般歌曲的特点是:三音组织、歌词即兴、固定的旋律模式;祭典歌曲平时不可随意演唱,而是在新船下水或者主屋落成典礼时使用,固定的古语歌词代代相传,较难理解,也有固定的旋律模式;拍手歌会使用异音唱法,高屋落成时演唱,不同于以上两者的是可以男女一起吟唱,使用祭典歌曲旋律音调。在介绍雅美族音乐时,钱善华教授提到他曾经工作的学校只有一位同学会唱自己族群的歌曲,他指出这类歌曲的创作需要比较强的母语能力。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个原因出现了“全班只有一个人会唱自己族群的歌”这个现象?曾经有人提出“让每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观点,那原住民的音乐教育是不是忽略了自己本有的、特有的音乐文化?

  1. 台湾原住民器乐

钱善华教授指出台湾原住民音乐主要以歌唱为主,因此的器乐种类比较少。主要有口簧琴、弓琴、鼻笛、杵音等。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族群中的使用范围、程度不一样。因此钱善华教授从这乐器的种类、演奏方式、演奏场合、使用者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台湾原住民器乐。

口簧琴有单簧口簧琴、双簧口簧琴、四簧口簧琴。口簧琴在泰雅族的使用最为广泛。弓琴时使用率仅次与口簧琴的乐器,在布农族的使用最广,特点是泛音奏法。与口簧琴一样男女皆可使用。鼻笛则是仅限于男性吹奏的乐器,在排湾族和鲁凯族的使用较为普遍,善于表现哀伤与思念。双管的鼻笛可以达到与歌唱中复音唱法类似的复音音乐。杵音这件乐器使用与邵族换年祭中。演奏时,固定的节奏模式循环反复,形成复音音乐的形式。

从这部分的内容来看,台湾原住民的乐器种类虽少,但是却是台湾原住民特有的乐器,产生的出的音乐丰富、独特。很多乐器的使用和歌唱一样,是与礼仪活动相结合的。

  1. 总结

丰富多样的乐舞、独特的乐器、器乐,展现出台湾原住民不同种族多元的音乐形态,而不同的音乐形态传达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也体现了多元音乐文化融合的和谐之美。研究台湾原住民音乐需要深入了解原住民的生活、文化,才能对台湾原住民音乐作出更为合理的价值判断。让更多人欣赏到台湾原住民音乐、了解台湾原住民音乐、感受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美,能使台湾原住民音乐进一步发展,也是钱善华教授本次讲座一大意义所在。

梁帆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