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

潘皇龙教授讲座《音乐创作的泉源》综述

时间:2015-04-29浏览:401

讲座课题:《音乐创作的泉源》

主讲人:潘皇教授(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亚洲作曲家联盟前主席、台湾作曲家协会荣誉理事长、亚洲作曲家联盟台湾总会荣誉理事长、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台湾总会荣誉理事长)

主持人:王州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时间:2015420143016:30

2015年4月2114:3016:30

地点:音乐学院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2015420上午,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潘皇龙教授(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亚洲作曲家联盟前主席)来访我院,就音乐作品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思路来源等问题,与我院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

下午,潘皇龙教授在我院开设了一场题为《音乐创作的泉源》的学术讲座。我院部分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聆听了讲座,并就一些学术问题与潘教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本次报告潘教授以其扎实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底和丰富精彩的音乐人生阅历,以他本人数首作品为例,为在场的师生们介绍了音乐创作的泉源和对音乐创作的深入思考。

潘教授从他音乐人生的五个时期——音乐启蒙时期、瑞士苏黎世时期、德国汉诺威时期、德国西柏林时期、深耕台湾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为基础,结合每个时期的音乐创作作品及特点为大家介绍。潘教授的音乐启蒙时期,时间在1974年以前,是他就读于台北师范学校普通师范科音乐组和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时期。潘教授在其音乐启蒙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小河淌水》混声六部合唱曲和《枫桥夜泊》管弦乐曲,其中前者兼有浪漫派和印象派色彩,同时也有云雾弥漫的朦胧美;后者的创作泉源来自于张继的同名唐诗,是一首转化诗词意境的音乐创作。

潘教授音乐人生的第二时期是瑞士苏黎世求学时期,这期间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字造型艺术的研究与应用。潘教授从中国文字的独特造型艺术中找到了音乐创作的新启示,在这之中,他将中国文字的独特造型艺术区分为基本体、结合体、并叠体、交织体、混合体等。在此研究基础上,潘教授创作了《遣怀》系列作品I-V

潘教授的第三个音乐时期是德国汉诺威时期,时间从1976年到1978年,在此期间他的研究内容是音乐要素的扩充与乐器性能的突破。潘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造型艺术与拉亨曼“音响典型”的巧遇与连结,例如基本体文字和自然色泽音响、结合体与人为色泽音响、并叠体与波动音响、交织体与交织音响、混合体与结构音响等。潘教授在此期间的创作作品有《弦乐四重奏II》和《轮回》,其中作品《轮回》为五位弦乐独奏家与管弦乐团的音乐,记录了潘教授从欧洲现代主义出发,试图融汇传统文化思维的心路历程。

潘教授的第四个音乐时期是德国西柏林时期,时间从1978年到1982年。在此期间他的研究内容是诗词的转化与哲学思想的启示,主要的音乐作品有《蓬莱》管弦乐曲、《蝴蝶梦》五重奏曲、《因果》系列作品、《五行生八重奏》、《人世间》五重奏曲等。管弦乐曲《蓬莱》(1978年)是潘教授出国后完成的第一首管弦乐曲,其灵感来源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果》系列作品和《人间世》皆来受到《庄子》启发。在这段期间,潘教授通过对物镜、情境、意境来选择诗词,通过新音列、新调式、新结构进行音乐设计,以选择的诗词,搭配设计的音列,转化诗词意境完成作品,在作品中挥别了调性的束缚,开创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作曲法。

潘教授音乐人生的第五个时期是他深耕台湾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时期,时间从1982年开始至今。潘教授一直致力于音乐文化的本土化、国际化、现代化,推动不同音乐文化在地球村中的进一步交流。曾创立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台湾总会和IRC/UNESCO 国际作曲家评议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台湾分会。为不同地区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天的讲座,潘教授又从异域美学的介入与探讨、敲击乐器交响化、戏曲音乐的运用于管弦乐团的结合、即兴音乐与机遇音乐、哲学思想的探索与实践、河洛、客家与原住民歌谣的对话与交融、拼贴手法与开放形式、传统与现代的两级对话、闽南语与普通话的对话、东方与西方的交会、音乐剧场、语言抑扬顿挫的遵循与音乐意境的转化、传统语法的运用与创新音乐的实践等十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自己的音乐创作泉源。在介绍上述内容时,潘教授前后列举了近四十首自己创作的乐曲,每一首乐曲都分别呼应着某一方面的音乐创作泉源,令人叹为观止。

在讲座的结语部分,潘教授用了三个词来总结,一是“一箭双雕”,即在音乐创作中,传统是创新的基础,“今天的创新,明天的传统”;二是“二选一”,即在音乐创作中“被传统拉着走,或把传统拖着爬”;三是音乐创作的“三段阶层”,即学而用之、习而避之、取而化之。

最后的现场提问与解答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们踊跃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拼贴艺术是否具有游戏性?”、“‘庄子’文化是否是台湾的主流文化”、“如何寻早现在创作技法与传统之间的平衡点”等等。潘皇龙教授详细解答了师生们的疑惑,提出一些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的见解和指导。

讲座结束时全场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我们对潘皇龙教授所带来精彩讲座的感激和对潘教授的深深敬佩之情。

王秀萍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