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我院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6-11-15浏览:1520

  

2016113-7日,经过主办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承办方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精心筹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闽东霞浦县顺利召开。

与会学者共计130余人,他们有来自东北半岛的朝鲜族,来自北方草原的蒙古族,来自西部绿洲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来自西部高原的藏族,来自西南丛林的哈尼族、来自中南山地的侗族、壮族、苗族、土家族,来自东部台湾岛的排湾族、邹族、泰雅族,在地的主人畲族,还有各地耕耘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的汉族。

会议研讨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应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实践、各民族音乐的新课题研究、畲族音乐研究等五个议题而展开。

114日上午开幕式于8:30准时开始,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骆积强主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赵塔里木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叶松荣教授、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刘培之处长、霞浦县常务副县长陈绍曦、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伟达等分别代表各有关单位致辞。

简短而热烈的开幕式结束后,精彩的大会主题发言随即开始。分别有赵塔里木教授的《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蓝雪霏教授的《从社会转型中的畲族歌唱看“非遗”传承双重合力的重要性》、吴荣顺教授的《台湾文资法与原住民无形文化资产保存:论泰雅族的口述传统与口唱史诗Lemuhu/Msgamil》、王耀华教授的《三十年来两岸高山族音乐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大会主题发言之后的学术研讨分三个会议室同时展开。该次会议除了继续各民族极具价值性的某一乐种的音乐形态及其文化的深层次研讨,还广涉跨界民族、混居民族之间的音乐关联及其族群身份认同,民族多元宗教仪式乐舞及执仪者性别转换,乐种起源和流变,多声部民歌,民歌审美意识的地方性表达,“非遗”的传承保护,田野调查方法,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实践,西方应用民族学理论等诸多方面议题。尤其台湾十一位学者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生命”研究理念和诸如如何留传声音的印记研究成果,使与会学者受益匪浅。

116日闭幕式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举行了换届选举,选出了中央音乐学院何云峰教授为会长,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包爱军、西藏艺术研究所格曲研究员、福建师大音乐学院蓝雪霏教授、广西艺术大学陈坤鹏教授为副会长。我院蓝雪霏教授至此是连任六届的副会长。

(蓝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