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鲍元恺老师再次来我校讲学

时间:2012-11-10浏览:303

 

讲座课题:我的创作与教学
讲座时间:2012年11月10日
讲座地点: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5教室
讲座人:鲍元恺(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现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陈新凤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不久的2012年10月22日,福建师范大学有幸的邀请到了国内著名的作曲家鲍元恺教授来校讲座。上次关于“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文明更替的断层中再生”问题的讲座让老师们和学生们都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次邀请到了鲍元恺老师来为我们讲授他宝贵的教学和创作经验。

  鲍元恺老师首先讲述的是他本人学习成长的历程和他对于现代教育的一些观点,关于他的学习成长历程鲍元恺老师自己总结了25个字“白丁进附中、免试转作曲、保送上大学、各科皆名师、文革没误课”,这25个字也是他学习作曲的戏剧性过程。随后鲍元恺老师讲到关于现代的素质教育问题,他叹息的说:现代大学教育所缺乏的东西是直觉、激情、想象和灵感。知与识是十分的重要,但是不要将心思全部放在知与识上,技能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技能的训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鲍元恺老师认为教育还有“灵性教育”这一类别,灵性教育的核心是“顿悟”,现代的计算机音乐就是毫无灵性的音乐,现代素质教育也缺乏灵性。鲍元恺老师还指出:感性是所有艺术的基础,音乐不是概念也不是推理而是属于超语言艺术,音乐必须有丰厚的感性基础。

  随后鲍元恺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宝贵的创作教学经验。他语重心长的说“教学必须找出规律和共性才能去教”。而他根据这个规律总结如下三点教学经验:第一,以克服心理障碍为起点;第二,以艺术创作为主线;第三,以开发创作潜能为目标。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首要的因素是自信,无论是什么学科或专业对于初学者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使学生逐渐的克服心理的恐惧而慢慢的增加自信心,对于学创作的人来说更应该使自己随时处于自信和创作的状态。鲍元恺老师还讲到了老师可以建立标准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听的实践中学习和感悟,而不是去随意改动学生作品,因为学生也有著作权。

  最后鲍元恺教授讲述了他的创作经验,他总结了四个方面:第一,旋律靠天赋;第二、和声靠感觉;第三,对位靠功力;第四,配器靠经验。他还说,学习艺术应该“不求甚解”(要博览群书)、“自以为是”(要有自信)、“求异存同”(要有个性)、“得意忘形”(要忘记形式和技巧最终追求意境),创作还要大量的积累感性的素材,每写一个音符都要考虑到演奏者或演唱者的感受。这样的音乐才更加的能动人更容易流传。随后我们聆听了鲍元恺老师创作的《炎黄风情》中的几个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使我们的传统以另外一种形式走向全世界,并使之得以传承。

  鲍元恺老师以他一生的经验为文化背景来向我们讲述他的创作和教学经验,他的语言不仅幽默风趣,而且精辟独到。他提出的一些看法和总结的一些经验使老师和学生都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2012级研究生   刘玉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