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许讲真老师讲座《声带小擞》综述

时间:2012-11-18浏览:436

 

讲座课题:声带小擞
讲座时间:2012年11月15日
讲座地点: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5教室
讲座人:许讲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声乐理论专家)
主持人:陈新凤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11月13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声乐理论专家许讲真老师来我院讲学。课题为《声带小擞》,整个讲座围绕如何在声乐润腔中使用声带小擞进行详细的展开与论述,而且每讲到一首歌曲都会给大家示范演唱,让在场的师生深刻地感受到民歌演唱中的韵味。
  首先,徐老师先向大家介绍并示范什么是声带小擞,比如蒙古长调中的长音的抖动,其重在增添歌曲的艺术表现,突出地方民歌的风格和韵味。声带小擞又包括顺声式和阻声式两种形式:一、顺声式小擞是声带下部的动力大于声带上部的阻力,多为两个音一起的抖动,又分为上滑型和下滑型。例如河北民歌《捡棉花》中的第一句“年(哪)年(啦)都(哇)有个七月二十八(嘞呼嗨)属于上滑型;山东民歌《包楞调》中的首句“月明地那个出来了”属于下滑型;二、阻声式声带小擞是声带上部阻力大于声带下部动力,类似于笑和咳嗽是喉部用力方式, 又分为单音小擞和多音小擞两种形式:单音小擞是在一个因伤抖动,如《五姑娘》多为在一个音上的四次或六次抖动;多音小擞是多个音连续抖动。
  接下来许老师又连续示范演唱多首歌曲并一一解读其中声带小擞和音乐韵律的特点,如《东海里飞起的孤雁》(张存秀版本)、纳西族民歌《插秧调》、蒙古族长调《小黄马》(突出特征是阻音式单音小擞)、藏北山歌《金色的山峰》(重拍移位单音小擞)《一切跟党走》(注重分拍合拍)等。还特地挑出《小黄马》《金色的山峰》向大家口传心授每一句的歌唱技巧。
  最后,许老师向大家讲述了润腔的宗旨是“精学民歌,妙唱新曲,薪水传承”,并强调处理新歌的灵魂是“新”,要唱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还要在“他人知道我则隐避,他人用拙我则用巧”、“在我不如人处学,在人不如我处创”,在咬字音收腔上“起要醒目,止要回味无穷,收要细腻传神、扣人心弦”,还再三强调“技巧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艺术第一、技术第二”。
  许老师用几十年的声乐演唱和教学的精华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老师或唱或演,演唱中加入润腔处理后更是耐人寻味,让我们扩展了眼界,受益匪浅,并启发我们在以后的声乐演唱中如何唱出特色、唱出味道,更是激励我们去探索歌唱中的独到之处,争取做到“一招鲜,吃遍天”。

 

 

 

2012级研究生 黄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