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9月19日,9:00--11:00
地点:学院办公楼3楼会议室
主讲人:朱海鹰教授
主持人:王州教授
2017年9月19日上午9点整,在王州教授的主持下,著名音乐人类学学者朱海鹰先生应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题名为《文化人类视角下的东南亚民族音乐》。 朱海鹰教授,多年从事东南亚音乐文化研究,1996年出版译著《南传上座部佛教故事选》,2001年出版专著《论缅甸民族音乐和舞蹈》。2003年出版专著《泰国缅甸音乐概论》。在民族音乐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
讲座开篇,朱海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金字塔式理论研究与教学模式,重点对民族音乐学中因具备的“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进行了讲解,并将此作为本讲座的教育重点目标——培养我们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辨别能力”。随后,朱海鹰先生将我们带入了本讲座的主体部分,细致介绍了他的专著《东南亚民族音乐》,并提出了四个问题,作为本讲座知识讲授的导入。
中南半岛除越南外,泰国、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文化、习俗、宗教、民居、歌舞、服饰极为相似,他们是同一个民族吗?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国家的文化如此接近?
东南亚各国以蒙古人种为主,其文化是如何在历史中受印度、阿拉伯、欧洲列强的碰撞而不断吸收、融合、变异、发展直至形成的?
东南亚是印度化国家或印度教化国家吗?
为了讲解和回答这四个问题,朱海鹰先生循循善诱,将不同的问题细化,并分解为更多的小疑问逐一讲解,他生动而逻辑严密的讲授风格让人佩服。
对开篇之问进行讲解时,朱先生多次运用民族学和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汉、泰、傣、缅等族群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相似和差异性,以求发现中国南方语系(粤语、闽语)对东南亚邻国的影响,从而分析东南亚邻国与我国的文化、语言以及民族层面的种种联系,并借此论证中南半岛各国和我国南部各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朱先生找到了其中解答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即东南亚中南半岛除越南外都有着相似的宗教文化,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共同信仰,使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的文化相似。为了佐证这一点,朱先生让我们观摩了他收集的视频资料,并且指出了音乐仪式中相似的符号化音乐行为、声音形态以及乐器形态,并讲解了由宗教给他们带来的共同影响。
对于第三问的解答,朱先生对东南亚各国在各类艺术文化上做了横向类比,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本体之上,而是发散思维,将视野观注到整个音乐文化以及相关的“音乐事实”之上,使得他的研究角度不光从民族学上进行切入,更具备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研究领域集合音乐、舞蹈、戏剧、仪式以及民间、宫廷、宗教音乐的各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文化的多个层面进行了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息的音乐文化发展景象。
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当我们都以为东南亚受印度文化巨大的影响从而给出肯定的答案时,朱先生的答案却和我们不同,他提出:“印度文化被东南亚各国人民给当地化了。”对于这个答案,他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东南亚各国的音乐艺术,有其独特的土壤,从原始的宗教,到外来的各类宗教文化大融合,但在此过程中,东南亚各国始终保持着自己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包容性。诚然,我们能够看到各类印度文化影响的因素,但是却又与印度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就如我国盛唐时期的音乐与文化,虽因多元文化的融合而出现了很多新的元素,但难能可贵的是,文化的正统始终存留着她的本真!
在本讲座中,朱先生展现了他宽广的民族学与人类学视野,同时让人感受到他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整个研究中,他兼顾音乐本体的同时,还把文化生发的土壤——文化语境——提升到了显著的位置,以文化整体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方位的文化音乐系统,体现了一位音乐文化人类学家的素养,是吾辈学习与追赶的榜样!
撰稿:邹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