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览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注]1952年8月福建师范学院正式创建音乐专修科,1958年系所调整后,并入艺术系;1985年1月撤消艺术系,成立音乐系;1993年12月,并入艺术学院。2003年12月,成立音乐学院。

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4个本科专业[音乐学(“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音乐学(师范类)、舞蹈学(师范类)、音乐表演],国家级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级高等学校音乐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音乐学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福建省音乐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国家级音乐学重点学科培育建设项目,福建省音乐与舞蹈学高峰重点学科,福建省舞蹈学一流本科专业等。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高级职称人员占52.63%。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原带头人王耀华教授,是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叶松荣教授,是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西方音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分委员会主任,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首批文化名家,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音乐与舞蹈学高峰学科主要特色方向有: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突出地域特色)、西方音乐研究(突出中国特色)、音乐教育研究(突出师范特色)、舞蹈艺术研究(突出闽台特色),其部分成果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声誉。

学院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共计获得100多项国家级、部省级奖项,承担部省级以上课题项目90多项。论著先后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两篇(2002、2011)。

2002年,本科毕业生孙砾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美声唱法金奖。2005年至今,音乐学院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先后获一等奖10项,2006年合唱团参加“第四届世界合唱节”获金奖银牌,2008年合唱团在中国音协主办的“放歌海西——中国福州首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中获金茉莉奖,2010年合唱团在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分别获团体赛和合唱单项比赛优秀奖; 2014年合唱团在中国音协主办的“同圆中国梦——第七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中荣获金茉莉奖第一名;2018年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本科生基本功大赛”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1项,个人全能二等奖2项,单项奖5项;2019年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团体第二名,个人全能一等奖2项,个人全能二等奖1项,专业展示单项奖3项,教学展示单项奖2项。

2012、2017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第三(2009-2011)、四轮(2012-2015)“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估中,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入A-档、位列全国第四。

学院还积极推进着国际合作与交流,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经常与日本、菲律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法国等国家的音乐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日本冲绳艺术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与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签订师生互换交流协议等。目前,音乐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全力以赴,为把音乐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音乐学院而努力奋斗。

                              2020年4月23日)


[注]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系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1938年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增设音乐专修科,培养中学音乐师资。1940年招收的学生有侯若英、胡金华、黄佩英、陈嘉喜。第二届招收的有许淑贤、黄嘉种、谢懿芳、黄美瑟。1941年音乐专修科停办,改为选修课。——转引自孙星群《福建音乐史》第407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