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全国普通高校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微课展示点评》 讲座综述

时间:2017-10-16浏览:972

时间:20171013日,9:00-11:00

地点:205教室

主讲人:尹爱青教授

主持人:王州教授


  20171013日上午,东北师范大学尹爱青教授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全国普通高校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微课展示点评》的讲座。该讲座的内容以2016年“珠江钢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微课展示为个案,从微课展示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其存在的原因与对策。

一、微课展示活动概述

  尹爱青教授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此次展示活动的总体情况,包括活动背景、展示目的、参加对象、项目设置,以及微课展示的内容与要求等等,使同学们对微课展示活动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

  经过尹爱青教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1、微课展示活动自199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2016年是第九届,已经形成了统筹整合协同的举办机制;2、本次微课展示活动目的,旨在培养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既是音乐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3、参加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2013级全日制在校本科三年级学生,全国有62所高校参加比赛,每所学校3人,共186人。4、项目设置分为音乐教学技能和“微课”展示两个部分,教学技能内容包括: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乐器演奏。“微课”展示内容包括:录像评审和现场示范展示。5、尹爱青教授讲述了全国普通高校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的赛制沿革内容(1999—2016),赛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尹爱青教授还对微课录制要求进行讲解,使同学们对微课展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课评价体系详述

在对微课展示活动总体情况进行介绍之后,尹爱青教授便开始对微课评价体系进行详细的讲述,包括微课评价依据、评价维度、评价指标、权重等方面,并且将这些内容通过详细的数据展示给同学们,给同学们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1、微课评价主要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小学、初中、高中欣赏/鉴赏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这两点,根据这两点,微课评价维度分为教学状态、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三点,分别占比50%30%20%。通过尹爱青教授对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让我们对微课展示有了更深的认识。2、通过对评价维度中的教学状态、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案例分析之后发现:(1)从62节微课的学段选择看,小学比重最多,占58%,初中占26%,而高中只占16%。(2)通过对教学状态的数据分析发现,有68%的微课教学状态较差,甚至出现了很多低级错误,据此,尹爱青教授提出,好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音乐教学技能整合运用,并且向我们提出了相应问题“如何培养师生的教学状态?”、“师范生教学状态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3)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数据分析发现,有76%的微课选择中国作品进行教学展示,这一现象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课程理念。(4)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数据分析发现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教学活动与对象年龄特征不符,即缺乏学情分析;有67.8%的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表述空泛;教学活动设计与目标达成不符;教学方法中忽视聆听、不注重完整欣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同学们敲响警钟,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避免。

最后尹爱青教授进行点评小结:(1)从教学设计看,有68%的参展学校对《音乐课程标准》学习欠缺,不能深入分析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表述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不足,教学环节设计不能支持教学目标达成。其原因可能是有些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实。(2)从教学状态整体看,32%的选手能够胜任和掌握课堂教学,但68%选手的音乐课堂教学训练和培养不足,其原因可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高。(3)从此次展示的成绩分布看,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呈非正态分布,其中优秀占10%;良好占22%,一般占68%。这种现状令人担忧,需要我们不断改进。


三、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通过对展示活动的总体情况以及微课评价体系详述之后,尹爱青教授提出了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1、培养目标定位: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2、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规定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应包括:专业必修课11门(58学分)、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6学分)、限选课(9学分)、专业任选课(8学分)。3、师资配备方面需要配齐配足具有相应资质的、能胜任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学科教学论教师,根据统计,有些高校没有专任教师,甚至存在用中小学音乐教师代替的情况,还有的高校仅开设1门课,仅1名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还不确定是音乐教育专业。这些情况都应该引起重视。

  最后,尹爱青教授为我们分别播放了小学《阿里郎》、初中《十面埋伏》和高中《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微课展示获奖课例视频,这些视频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尹爱青教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些课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引导同学们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进行反思。

  整场讲座,尹爱青教授以丰富的文本与视频资料和幽默的话语,向同学们介绍了微课展示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附:尹爱青教授简历 

  尹爱青,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津贴;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类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等。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评委;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讲座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士、博士论文通讯评议专家等。获得教学和科研奖励99项,连续三次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奖。并获吉林省第三批高级专家、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国家级、教育部级项目10项,如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东北、西北地区锡伯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变迁与跨境传播研究》;国家基础教育监测中心项目《音乐教育质量监测》;教育部、财政部《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音乐学习对人全面发展影响》;教育部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等。吉林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美育质量监测研究》的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CSSCI30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4部,其中专著《音乐审美教育人学研究》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基金;教材《中学音乐教育实习行动策略》被评为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被评为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被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等。

  

撰稿:李雅琦  邱韩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