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韩梅教授莅临我院进行《中国纽带——世界音乐框架下的中国音乐》专题讲座

时间:2017-12-12浏览:1552

时间:2017年12月7日下午14:30-17:00

地点:音乐学院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韩梅教授(美国中田纳西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主任

主持人:王州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7日下午,美国中田纳西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主任韩梅教授应我院邀请,在音乐学院三楼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中国纽带——世界音乐框架下的中国音乐》的专题讲座。

  韩梅教授的讲座,结合她自身的求学经历和融汇中西音乐文化的双重视角,我们讲述了所认为的世界音乐框架下的中国音乐以及她本人对当今学术界阐述的一些音乐文化观念的深入思考。讲座开始,韩教授首先探讨了学界“中西文化对比”这一习惯说法的再度思考。目前学界对于“中西文化比较”阐述是基于两个假设前提下的:一为中国和西方在地理和整体上可比的;一为把“西所代表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整体与他者相比较。事实上,一方面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认识最初主要来自于改革开放后西方古典音乐的认识,即将西方音乐等同于西方古典音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中国近代战争与变革的影响,中国人认为西方音乐优于中国音乐。韩教授认为西方音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能将西方古典音乐与其等同,西方文化中所有的音乐形式、种类都是西方音乐。同时,在民族音乐学中,文化讲究“相对论”,即文化之间是平级关系,不能用进化论的观点来对文化进行劣评价。因此当我们在谈到“中西文化对比”时我们应清楚的知道我们所的“”“西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厚此薄彼

  接着韩教授结合其自身在国内外的音乐求学教学经历,重点讲述“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的框架中”、“在国外认识中国音乐”两个问题。韩教授列举了她在北美多所大学教学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经历,并向我们介绍了北美大学中的世界音乐课程及教学情况。强调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学习音乐,并认为学会即兴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即兴演奏是世界音乐之间沟通的一个最普通、常用的手段。谈到“在国外认识中国音乐”这个问题,韩教授讲到中国音乐作为世界音乐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音乐语言与世界对话?人们总以“博大精深”四字概括中国音乐,而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她认为中国音乐的魅力蕴藏在其传统音乐中她所从事的“音乐演奏与实践中,阐释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

  韩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解了“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一,筝的形制。筝一手弹拨发声,一手按弦装饰,演奏方式就是对中国《乐记》中所说的“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的“声”和“音”概念的独到诠释。第二,筝的发展史。的发展历经宋代诸宫调杂剧、散曲,明清的弦索调,在戏剧、戏曲、弦索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筝乐也是一种声腔的音乐。第三,筝的曲牌。韩教授播放了其在加拿大创立的中国乐队所演奏的弹拨乐四重奏《十六板》音乐片段,分析其曲牌采用了工尺谱的记谱方式,记录了母调,继而由演奏者进行加花、变奏,音乐可繁可简。从而讲到乐演奏中曲牌的重要性,以及乐曲牌中“调”调”关系,“加花”、变奏手法原本也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常用的即兴手法,这在很多民间老艺人的演奏中仍然存在第四,筝乐之。无论是南方的清乐还是北方的雅乐均十分讲究“韵”,以筝为例,其左手揉、吟、滑、颤的摇声演奏技法,体现出老艺人所讲的“以韵补声,韵多声少”的概念,“韵”即音之间的关系,筝的“摇声演奏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婉转、多变、细腻、留白特点。韩教授还分析了近代以来我国对于筝进行的一系列增加“声”而减少“韵”的改革,她强调中国古代编钟即为十二平均律,它的出现较之西方早了1800多年,而之所以最后定为五声音阶,将其它音作为变音,则是因为中国古代音乐讲究“活”。她将西方和声比喻成直线的梯子,中国传统摇声比喻成曲线的蛇,前者强调的是音,后者强调的是音到音之间的转变过程。

  此外,韩教授列举了一系列受到亚洲美学思想影响的有代表性的现代西方作曲家,并认为中国音乐之所以受到西方作曲家的青睐,原因是在于中国传统乐器不同的演奏手法以及音与音之间音色的细微变化,这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最典型的音乐特性。通过详细分析、对比国内外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韩教授直指十九世纪欧洲古典音乐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基础,“其结果是中华传统音乐的源泉被截流、改道,找不到音乐的立足点,导致文化上、音乐上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丢失了传统。”而反观国外,传统中国音乐及古代哲学思想成为西方现代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我国道家及儒家的美学思想成为西方现代爵士、钢琴、现代古典、电子音乐、电声与原声以及电脑音乐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最后,韩教授谈到“用国际语言传递华夏之声”这个问题。她讲到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每个民族或群体(甚至动物)都有符合你我所在的文化语境内被称为 “音乐”的行为——有组织的音响。中国音乐史是一部创造与融合的历史、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几十个民族有着自己丰富的音乐。音乐中没有“高大上”。每一种发自心灵的声音都像是百花园里的一朵美丽的花。我们也不需要去寻求一种“国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因为音乐中的“国际语言” 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向世界展示的是来自个人、群体、族裔的多元的中国音乐文化。这种多元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华夏之声!

  在整场讲座中,韩梅教授通过自身丰富的经历和生动有趣的语言,以其融汇西方文化的独特学术视角,直击当下人们对于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理解的一些误区。她的很多新颖、富有生命力的观点,引起大家的思考,对于启发我院师生如何在当今文化大环境中跳出旧的束缚,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关系,如何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音乐,如何正确的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撰稿巫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