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高为杰教授莅临我院进行《音乐创作——情与理的博弈》专题讲座

时间:2017-12-12浏览:1003

时间:2017年128日下午14:30-17:00

地点:音乐学院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高为杰教授

主持人:王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8下午14:30,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三楼会议室,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学院师生们来了一场题为《音乐创作——情与理的博弈》讲座。高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不同创作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我们阐述了他创作的心路历程和他如何实现作品中与理的融合与交流。

  首先,高先生用”的自由无常,变幻莫测”的严谨精密,井然有序比拟音乐创作情感的自由表达”理性的掌控构思”,他认为,艺术的世界万物都是“对立统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自由的抒发与严格的控制,两者在作曲的共性上是排斥对立的,但在历时性上有时可以互补统一的,一部作品的诞生往往要把最初的“有感通过理性的手段加以组织,整个作品的诞生过程也就包含了的博弈将“统一起来,一般的严密有序来展示“自由风采。由此,音乐创作的过程也就是这两者之间往复回旋纠结较量的过程,两者的统一也是为了将情感表达的更加完美。

  高先生认为,艺术创作是由情感启动与理性掌控的,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便是创作出既富于感染力,合情合理,具有严谨逻辑的作品。好作品的诞生是在对自己一步步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与不断的磨练中产生的为了论证这一观点高先生介绍了自己几个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创作历程:

1.早期六十年代。《歌与舞》和《春花之舞是高先生学生时期的两部作品。《歌与舞分为两首,第一首“借用四川民歌的曲调《这山没有那山高》作为曲子的主要动机。第二首是舞蹈性快板十分热烈《春花之舞是个结构十分标准的奏鸣曲式,运用了泛调性的手法,和声较为复杂,采用了特殊音阶(1:2:3的音阶)的创作手法。在这一时期这两首作品中主要是受到了苏联乐派技法的影响,使用丰富的音体系和声进行创作,同时,利用西方古典创作技法更复杂、大胆的创作手法。

2.中期七八十年代。其代表作是日之思秋野。《日之思》是高先生1986写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根据曹禺的《日出所创作的一首舞蹈诗,具有表现主义悲剧性诗化风格,着重心理刻画表现在黑暗年代的备受凌辱的女子对光明的渴求和最终的幻灭。全曲采用序列手法写作,整部作品充满了不协和因素《秋野高先生为儿子高平参加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而作的。使用集合概念与数控技法写作,借鉴了贝多芬“主副动机矛盾搭配手法”来制造一定的对比。全曲引子和尾声相呼应,构成了三个层次——“”、“”、“”,表现了中国文人式“天人合一”的精神在这一时期高先生尝试用12序列、音级集合理论、无调性手法进行创作,保留传统的同时,推成出新,利用新的西方作曲技法创作作品

3.后期九十年代。这一时期高先生发明了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音高结构系统”,此音阶保留传统音阶周期循环的结构特点,改变循环周期的音程序模值,创作出了II》、《《韶II》一首1995创作的民乐室内乐,高先生使用了“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音高结构系统”,古筝使用以11模的音阶形态重新进行定使之不受传统定弦束缚,可演奏12个音的内容。音乐带有祭祀味道,寄托了对古代韶乐的创作者和演奏家的一种敬意。《路1996高先生创作的一部小提琴钢琴乐曲,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采用了非八度音阶手法写作,最初是为琵琶和钢琴而,曲子标题来源于《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对屈原的景仰。

  在说到这个阶段的作品时,高先生说“现在常提‘回归’,是一种文化良性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但用“回归”这个词并不十分准确,用“回顾”或者“回望”也许更好。“因为我们并非要回到过去,我们仍要一路前行。但适时回望、回顾重新审视捡拾被我们有意无意丟失的好东西,岂不是非常必要?可以重获许多新的启发和理解,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新的审美结构、新的技巧方法,新的语境,新的语言。”他强调,如果要说“回归”,根本的要旨是“要让音乐回归人性。”

4.近期新世纪以来。主要代表有《雨思元曲小唱》。《雨思》来源是李清照的词《点绛唇》,采用了非八度周期音阶和自然的多利亚调式的音阶,塑造了不同时空下的两个人物形象,具有对位的特点。声乐套曲《元曲小唱三首)》取材于三首元曲——徐再思折桂令.春》、云石《红绣鞋》、马致远落梅风》。整首曲子分为四个部分,十分简单传统,采用传统的调性和创作手法营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

  讲座的最后,高先生谆谆告诫后辈: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创作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都由两个“我”共同完成——一个是心碎神迷、耽于幻想的诗人,一个是一丝不苟、工于技术的匠人。一部作品“怎样说”往往比“说什么”更折磨人。他经常对学生说,艺术创作应由情感来启动,但情绪特别激动时会语无伦次。更何况作曲这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再简单的音乐都要有理性的掌握,“我们不是用理性来扼杀感性,而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更加完美。”所以,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辛甚至痛苦的过程。艺术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真实”、“真诚”,音乐创作的过程不仅需要“真实”与“真诚”,同时也需要“才气”、“元气”、“运气”、“勇气”,音乐的创作是需要“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共同完成的。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也纷纷踊跃发言提问高为杰先生的讲座不仅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美妙的视听盛宴,增加了大家对音乐作品与理的理解更引发今后如何创作好音乐的思考。

专家简介:

高为杰,教授作曲家。19385生于上海。1960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任四川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83创建中国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作曲家创作探索会”。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聘联系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延边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兼聘教授,黑龙江大学兼聘教授,天津音乐学院荣誉教授,贵州师大客座教授,琼州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音乐》、《爱乐》等刊物编委。

高为杰教授的音乐作品曾在国内外演出、出版获得多种奖项,理论方面有《和声力学研究》、《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音级集合配套《20世纪音乐名著导读》专著与论文百余种。20087高为杰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2014获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08年与2014于北京成功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2010举办从教50周年师生作品音乐会,均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略载入英国剑桥《国际音乐与音乐家名人词典》(17辞书。

  

撰稿代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