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互动思维下的音乐创作与科技体现》
主讲人:陈明志(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艺术与科技学科带头人)
主持人:王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5年10月13日,10:20-12:00
地点:音乐学院205教室
2015年10月13日上午,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艺术与科技学科带头人陈明志教授受邀莅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互动思维下的音乐创作与科技体现》的主题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作为视觉化音乐的现代音乐体验
陈明志教授认为,纵观人类在不断精进的现代文明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演进及环境的递变,所有原生体系的本质亦产生前所未有的转型及变化,以至于多元文化内涵的秩序及审美取向,亦在不断的整合与分离的有利状况下可谓达到新的平衡基点,并创造出全新的、全方位的感官文明。其主要体现在:
(1)现代经济从市场经济逐渐向体验经济转变;
(2)现代的知识获得途径从口传心授到屏幕和图像;
(3)视像时代与新艺术观念的建构从图画时代到视像时代一个变化。
二、视像艺术:寻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艺术审美的变化。尽管传统艺术是一种纯审美的艺术,其中不乏包含了一些实用的艺术形态,如建筑、园林、服饰等,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超越实用功能,指向审美功能。对此,陈教授认为,在传统的艺术体系中,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艺术创造的最终目的首先是满足人的审美愉悦。而现代视像艺术作为一种商品的属性被发明,其最显著特点是商业化,即按照商品的运作规律被推广,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画面视像变化由传统艺术的平面的、静态的画面转向了具有立体感的视像艺术,寻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三、以数字媒体和网络为支撑的视觉传媒
对于视觉传媒的创新,陈教授认为,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兼具数字信息技术制作和独立审美价值艺术形态,体现了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现代音乐创作的承传与传播则是以数字媒体和网络为支撑的新视觉传媒,可以引导观众在新形态艺术下产生不同的音乐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和不同的艺术思维。
四、音乐“互动”的多维转变
音乐上的“互动”变化,显示出音乐作品的内在互动。在音乐由“目的性”转向“欣赏性”,甚或更进一步走向“平民娱乐”的历程中,欣赏者始终影响互动关系的微妙变化。因此,音乐创作中首先应满足欣赏者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为了让听众更容易理解,陈教授以西方15世纪的声乐艺术形式为例指出,经文歌、弥撒曲之所以在那一时期发展至鼎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当时欧洲政教合一的时空背景所导致的。教会以独具禀赋的“乐器”人声来赞颂主,表达了对于信仰的虔诚与渴望,而音乐则作为一项“工具”被使用。与宗教间的单一互动情形不同,当下的音乐互动已转变为现代的临时性互动、重复性互动、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制度化互动。
对于互动思维下的音乐创作,陈教授认为,以往的音乐是以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美,而今,一部运用现代科技的音乐作品创作则需要互动、整合与改进。其需要创作者在互动思维的引领下:(1)探索舞台上不同时空结构中,线条、色彩在不断移动时形成的多种关系;(2)从舞台图像和音响形象的组合、拼贴、转换中体现创作者的自我价值。
为了更加全面地对“互动思维下的音乐创作与科技体现”做深入的阐述,陈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在未来信息爆炸的年代与环境里,个人与全世界人类的距离将不断拉进,从而产生出“天涯若比邻”的超时空感观,并借由信息的多媒体互动方式,逐渐诞生出一种新的美学体系,即所谓的“交互式美学(Interactive Aesthetics)。
该美学形式是建构在不同媒体整合基础上的一种个人与不同界面相交融的传达模式。整合的多媒体(跨媒体)艺术将开创未来听觉、视觉艺术与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带来崭新的美感与审美风格,多元化的多媒体整合艺术与其涵括的新感观观念亦将引领各类艺术形态踏上新的纪元与征程。
可以说,陈明志教授的讲座可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从音乐试听的变化由浅入深谈论了音乐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体现,为我院师生在音乐创作与科技方面的拓宽了学术研究视野,还从音乐创作的实践出发,以其创作的诸多音乐作品为例,引领现场听众感受音乐与科技碰撞出的奇妙的火花。同时,陈教授还指出,将来的舞台音乐视听将朝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道路上进行的。在讲座最后,全场师生对陈明志教授表达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其为我院师生带来的精彩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