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为何极力推崇西周礼乐文化》
主讲人:秦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王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5年11月16日,9:00——11:00
地点:音乐学院205教室
2015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序教授莅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名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为何极力推崇西周礼乐文化》的学术讲座,音乐学院师生慕名而来,座无虚席。秦教授以传统而标准的“行教礼”开始了对西周礼乐的探讨与介绍。
秦教授指出:当前“国学热”席卷全球,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出现了“孔子热”、“儒学热”、“读经热”等国学热潮,同时涌现了许多“国学院”、“国学班”、“国学研究中心”,以及“儒学幼儿园”,北大、清华各种高级国学培训班等等。台湾、大陆各省也相继举行过“祭孔”仪式,国学热更是波及海外。就当前而言,全球已有123个国家创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所影响的“洋学生”超过一亿。
关于“国学”的含义,秦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于当前的“国学”,我们应努力以21世纪的眼光,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思维与方法,观察、理解、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分析、研究进而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其实是“国故学”,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诸多方面。从具体学科出发,仅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就涉及了哲学、史学、美学、文化学等学科。
对此,秦教授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一、孔子其人其事:爱音乐,更爱礼乐,尤其爱周公所制定的礼乐文化
秦教授首先就当前学界对孔子的错误看法进行了纠正。秦教授认为,孔子其人,在当时并未被称为“圣人贤哲”。真正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只是普通人。他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生活中却流离潦倒。直至汉代以后,孔子才逐渐得到推崇,直至明代,才被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热爱音乐,尤其爱《韶乐》,并非常重视礼仪文化的传习和运用。在孔子的礼仪体系中,处处可见音乐的影响。孔子在其“正乐”思想中,提倡周代的古典音乐、雅正之乐,随身携带琴瑟,通过音乐充分贯彻礼仪精神。而他的音乐理念,正是体现了孔子充满乌托邦理想的“礼乐治国蓝图”。
通过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综合总结,秦教授指出,孔子毕生所追求的是“所欲学者,周公也”之看法。即:孔子所推崇的是对周代高尚礼乐制度及其思想的恢复。
二、郁郁乎文哉一:辉煌灿烂、繁缛精致的西周宫廷礼乐制度
众所周知,“周礼”——由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深刻影响到后世的方方面面。周初所建立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雅乐体系,所用之乐基本采用了《周颂》、大《雅》、小《雅》,音乐选择上一部分来自外来音乐,另一部分则为周本土的音乐。
三、郁郁乎文哉二:贵族子弟的礼乐教化与赋诗社交
周代,由于周礼乐的存在,成为一个“特殊”的音乐世界,宫廷各种活动都离不开音乐,各诸侯国在外交、征战场合方面所使用的周礼乐,恰当而准确的表达了外交的意图,构建了一个文明、高尚的社会。
四、郁郁乎文哉三:最野蛮暴力之战争,居然曾经彬彬有礼
秦教授以《左传》记载的五大著名战役为例,指出:礼乐制度下的周代,只有贵族才可以参战,而战争的过程,完全不同于今日血腥野蛮的战斗,充满了“文明、有序、温和”的意味,自然,也大大减少了生命的伤亡。而在礼崩乐坏的周代以后,礼乐制度消亡,社会日益走向混乱无序和残暴。
五、礼乐文化传统:今天如何批判继承,如何借鉴发扬
对于如何对待孔子所推崇的周礼文化,秦教授指出,首先我们要辩证的对待,重新审视周代礼乐文化,从中便可以寻找到解决当代问题的办法,但也要看到儒家文化服务于封建制度的本质。
六、美美以共,天下大同:礼乐文化(尤其美文化)之光辉前景
讲座尾声,秦教授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大会上关于“回归传统、复兴传统文化”的讲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指出我们要重视全面教育、重视真善美的相辅相成,实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培养之道,塑造成节用爱人,文武双全的高素质人才。
闻静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