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歌唱的艺术》
主讲人:林玉卿(台湾辅仁大学音乐系所专任声乐教授)
主持人:林希(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教授)
时间:2015年11月16日 上午9:30-11:30
地点:音乐学院演练厅
2015年11月16日,我院再次邀请了台湾辅仁大学音乐系所专任声乐教授林玉卿教授来我院讲学。林玉卿教授毕业于意大利国立罗马音乐学院、德国国立科隆音乐学院,1981年荣获德国柏林门德尔松声乐大奖。
林玉卿教授本次的讲座内容主要着重在声乐艺术的技术方面,从气息的运用、歌唱的动力、歌声的安置与共鸣、歌唱的发音与吐字、换声区与极端音域的改善以及歌唱(现场教学与答疑)这六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首先,在气息的运用方面,林玉卿教授指出,气息的气流量与气流速度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大小,流量越大越快则声音的音量也就越大,反之则音量越小。应该练习腹部的力量,用最小的力气发出最大的声音。林玉卿教授还与现场的师生玩起了练习气息的小游戏,如指尖吹沙,将指尖放在嘴前方,想象指尖有沙将其轻轻吹走等等练声游戏。
紧接着林玉卿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歌唱的动力,歌唱的动力来自于全身,主要靠的是腹部与背部肌肉。此时林玉卿教授让在场的师生发出“S”和“SH”的出气音,发短音时背部与腹部肌肉自然弹动,发长音时背部肌肉自然向两侧扩展,与此同时,林玉卿教授还特别强调身体应该保持稳定不要上下左右摇动。
接下来,林玉卿教授还给师生们讲解了歌声的安置与共鸣,林玉卿让大家提前准备好颈部的侧剖图,直观的告诉我们,声音不是直线,而是弧线;声音的起点要高,最起码要到达上颚到达悬雍垂(俗称“小舌”),紧接着她又给大家做了一系列锻炼悬雍垂的练习,让同学们切实明白如何让声音到达悬雍垂。在共鸣方面,林玉卿教授讲求的是全身共鸣,但不同音域又有所区别,男女高音多用咽腔头腔的共鸣,而男女中低音声部的则多用胸腔。
接着,林玉卿教授讲解了如何更好的进行发音与吐字,比较重要的是要用母音来自然地说话。而当遇到两个母音转换时,唇部提前做好下一个母音唇形的准备将有助于母音转换时更加自如。吐字方面,在快速歌曲中,字头字腹字尾同时发响,而在慢速歌曲中,则应该字头慢且轻的带入字腹,字腹部分慢慢渐强,字尾部分再渐弱,这样的处理才会更加细腻、完美。
随后,林玉卿教授讲解了许多学习声乐的同学都很头疼的换声区以及极端音域的改善方面的问题。首先林玉卿教授先提出了解决方法:提高发声的位置,用下嘴唇抿着上嘴唇,从鼻腔往里发声。接着又给现场师生做了一系列的换声发声练习,如“ma-ma”“mei-mei”“mi-mi”等等。
最后许多同学上台向林玉卿教授提出自己学习声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林玉卿教授结合之前所讲与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同学们一一解答。整场讲座林玉卿教授不仅用专业的知识来为我院师生讲学答疑,更是融入了许多练声游戏的环节,使得讲座氛围十分活跃,同学们也是获益良多。全场师生以热烈的掌声向林玉卿教授表达了感激与敬仰之情。
撰稿人:阮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