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

于平教授讲座《吴晓邦、彭松、资华筠、李承祥的舞蹈艺术思想》综述

时间:2015-12-17浏览:877

 

《吴晓邦、彭松、资华筠、李承祥的舞蹈艺术思想》

主讲人:于平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黄明珠副院长

时间:2015126日下午2:305:00

地点:音乐学院三楼会议室


  2015126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平教授受邀莅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吴晓邦、彭松、资华筠、李承祥的舞蹈艺术思想》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副院长黄明珠教授主持。

  该讲座主要围绕着“吴晓邦、彭松、资华筠、李承祥的舞蹈艺术思想”进行逐一的阐述与分析。在该日下午的讲座中,于平教授主要以“资华筠:执着并担当着”为标题,给我们深入的讲解了舞蹈艺术家资华筠的舞蹈艺术思想。

一、资华筠留给舞评界最后的叮咛

于平教授对资华筠老师在当代的中国文艺论坛上大力倡导文艺批评的“三真”精神有着尤为深刻的认识,并对资华筠老师的“三真”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还提到资华筠老师特别强调的“‘三真’精神最重要的是人的真诚,是人的信仰,是人一生对崇高信仰的坚定不移的精神”。这是资华筠老师留给舞评界最后的叮咛,事实上也体现出她毕生追求的执着担当。

二、“我绝不妨碍大家有所作为”

从文档标题上就能得知,资华筠老师是个尤为谦虚并且十分严谨的学者,于平教授在这一篇章上告诉我们,要学习资华筠老师那份谦虚并且时刻饱含着一颗学无止尽的精神静心的做学问,同时启发着我们要为了提升舞蹈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做出贡献。

三、不能容忍文化官员的“欠文化”

该部分于平教授提到资先生“认理不认人”、“唯真不唯上”的精神。以一次座谈会——湘西歌舞团晋京演出大型舞蹈诗《扎花女》为例,资先生驳斥文化官员“欠文化”的事例进行评述。可见,资先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认知与评判十分严谨。

四、《舞蹈生态学导论》的导向性

本章,于平教授重点提出资华筠老师的《舞蹈生态学导论》是一部带有导向性的论著,同时也是舞蹈基础理论课中极力推荐的一本教材。于平教授指出,该书的应用而生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世界需要从根本上、总体上进行综合治理;其二,经编纬织的舞蹈理论框架需要从感觉的迷雾中、从思辨的沼泽中走出。

五、“鼓励为主”与“评价过高”

于平教授认为,对待舞蹈作品的评价,资华筠老师尤为严谨慎重。对于资华筠先生所提出的“评价过高”的观点,于平教授的回应是以“鼓励为主”。总的看来,他们都身负着一种责任与使命认真为艺术理论做出绵薄的贡献。

六、“以舞传人”与中国当代舞史研究

于平教授将其曾撰写的笔记《以人传舞:对中国当代舞蹈史研究方法的理论思考》摘与我们共享。他写道:“作为一种当代舞蹈史研究的方法论主张,资先生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传舞’的构想。这一构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以人传舞’是舞蹈生态学研究方法在舞史研究领域里的延伸。第二,‘以人传舞’在当代舞蹈史的研究中,由于传媒的进步,较之古代舞蹈史的研究而言,使研究对象更为直观、更为动态、更为传神。第三,在古代舞蹈史研究中,也有对舞人的关注。因此,在当代舞蹈史研究中提倡‘以人传舞’,一方面是提倡对‘舞蹈本事’的关注,另一方面还要从‘表演中心论’转向‘编导中心论’——也即对舞人‘显志’的关注”。

七、在中国当代舞史宏阔背景中考察“以人传舞”

结合上一章所述,于平教授在本章节说到,当我们带着‘以人传舞’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进入中国当代舞蹈史的研究领域,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去梳理其传承与发展的线索,拎出在关键时期起关键作用的线头。

八、清醒意识自身所处“社会生态位”

于平教授说到渴望尽快把自己的实践体验予以系统化的科学研究,也渴望对舞蹈学科的方法论构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总结出资先生所言:“回眸已经走过的历程,对于学科最大的收获是科学思维的自我锤炼。它的意义不仅限于艺术研究成果,而涉及到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如果把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问题研究透,随时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态位’,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仅会在实践中少走许多弯路,而且将使人生境界得到新的升华”!

九、舞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专业舞人出现

这里,于平教授让我们了解到,资先生强调“以人传舞”的认识和操作方法,并倾心当中,体现了其重要性。但遗憾的是,这一认识论和操作方法在我们当下的舞史研究中并未得到延续。

十、定义“舞蹈”为“一种……社会艺术活动”

根据“舞蹈”的本质、特性及其外部特征。资先生认为:“舞蹈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异性的、以人的形体运动作为媒介的、以表现人类浓缩而升华了的感情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艺术活动”。

十一、舞蹈批评的讲真话、明真相与析真理

在第一章“资华筠留给舞评界最后的叮咛”中,于平教授就提到资先生一度强调的“三真”。本章内容中讲真话,明真相与折真理又一次的体现了舞蹈批评中这“三真”的重要性。该要求意味着批评家在“真心诚意”的操守和“真才实学”的能力中,实现舞蹈批评的“真知灼见”。

十二、爱之深、虑之远讨伐“舞八股”

于平教授例举了资先生在《舞艺·舞理》中发表的一篇对舞蹈快餐创作方式、“八股”式的编导模式的评述向我们展示了资先生的评说风格——他能一下子点到舞蹈作品的问题所在(敏捷、通透且犀利),并提出友善的修改建议,而不是强加观点给某某创作者。传达出了资先生对创作中存在不良风气的担心。

十三、从“舞蹈点燃心灵”到“执著前行”

本章主要讲的是于平教授写了篇《资华筠的执著》,用了这样四段话作为短文四大部分的导读。其一,在资先生身上,‘执著’首先体现为一种坚定的意志力”。其二,“资先生的执著,还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其三,“执著,在资先生身上还体现为一种深沉的责任心,体现为责无旁贷、时不我待的文化担当。其四,“资先生的执著,在不少人看来显得过于‘较真’,甚至有人认为她‘较真’得有些‘霸气’。

十四、呼唤“探索规律,追求独创”

《舞思》文集中许多舞评都能看到资先生“讲真话”的“较真”和“执著”。并指出如今许多舞剧创作中的套用现象形成了某种趋势。部分编导在认识——观念上的模糊和创作上的惰性导致求异思维的萎缩。体现了资先生呼唤“探索规律,追求独创”的强烈愿望。

十五、繁荣中忧思“大晚会综合症”

资先生的《繁荣中的忧思——舞蹈创作现状的思考》中,讲到现今大晚会‘拼接型’制作,“艺术激素”代替创作激情,假招子替代真功夫等综合症。并对此现状提出适度调整检验‘文化政绩’的标准及相关政策,不那么强调以‘获奖率’论英雄,把目光投向更具长远意义的专业队伍的素质培养、文化消费审美导向,有更大的耐心孕育精品自然分娩的建议。

十六、“七戒”对舞蹈批评的自我讨伐

资先生这类“讨伐”的“说真话”,不仅针对“舞蹈创作”而且也指向“舞蹈批评”。他认为应怀有职业的责任心,倾听读者的反映,将目光投向‘评坛’的‘内因’进行认真的反思,应该有勇气对现实存在的文风问题,进行一番自我讨伐”。这个“自我讨伐”就是资先生所言“七戒”。

十七、树立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

为了树立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此章节再一次说到资先生强烈地呼唤舞蹈创作的‘三真’精神,即真实的生活感受、真诚的创作冲动、真切的艺术呈现。舞蹈批评同样需要‘三真’精神: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心口如一的真诚表述、对艺术真谛的求索与揭示,这是做人、作文的标准,也是树立舞蹈批评之文化品格的基点。

十八、精神植被、文化围城与优质基因

最后于平教授以资先生关注“非遗保护”的价值判定,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植被”,并且就当前“非遗保护”所做“文化围城”形势下的思考,强调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优化人类文化生态的根本意义。其中“优质基因”的确认、提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尾。


 

 

撰稿人: 袁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