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教授讲座综述
讲座课题:《中性化:后西方时代的趋势——关于多元音乐文化新样态的预测及多元音乐美学构建的设想》
讲座时间:2010年11月9日
讲座地点: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5教室
讲座者:宋瑾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人:叶松荣(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的导师)
2010年11月9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迎来了我们的校友——宋瑾教授。他给我们做了一篇关于音乐美学的讲座。后现代是一个近年来新的课题,因此这次讲座处处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宋老师用逻辑性极强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后现代多元音乐文化的趋势—中性化,不愧是我们敬仰已久的老师。
宋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后西方时代的趋势。
一、原生态多元音乐文化
原生态多元音乐文化通常包括自然文化和生活本身。自然文化是那些没有明确的作品或是集体创作的作品。生活本身即我们生活中那些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它是由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慢慢的汇集而成。因为世界的民族和语言各不相同,所以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特色文化。
二、原生态存在的问题
原生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生态生存的形式表现出全球化、西方化。二是原生态的结果表现出边缘化、异质化。三是异质化的表现,一方面它与艺术音乐的结合表现出“民族风格”。二是它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产生“新音乐”。三是文化产业中的变异表现为“商品化”。四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样保护或杂交变化的合理性。
三、后西方化
后西方化是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学者直接参与提出反对欧洲中心论。“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口号,这是一种西方化的否定力量;希望否定西方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霸主地位将其从中心变成多元之一元。将这种不断扩展的否定过程称为“后西方化”。恰恰是因为它发端于西方人的内部自觉。它主要表现在后现代反思;后殖民地批评;多元文化研究等。
四、中性化:后西方文化的结果
在西方化过程,否定力量逐渐强盛,最后将形成全球共识—政治上平等互利的共同意识,建立平等对话交流体制的共同愿望。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全球中性化的环境。这是一种理智的“灰色背景”或抽象框架的全球认同与共享。
1、地球村:中性化环境特点。中性化为后西方文化的最终结果。“中性”指
非西方非东方思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没有霸权,没有中心。它是一种人工环境和语境。这种环境没有原始文化的个性特点,因此是中性的。作为中性语境,地球村的公民得以畅快交流,这样,一方面中性对各种霸权的消解,体现了全球的平等。另一方面,中性是通用规则的建立,体现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背景,为人类选择的多元政治、经济、文化样态提供活性存在的共同空间。
2、中性化环境的表现。
中性化已经侵蚀到很多领域如:① 建筑:几何图形 ② 服装:西装、牛仔、婚礼服 ③ 发型:通用国际化 ④ 礼物:鲜花、食品 等。近几年来,全球化、国际化的盛行,民族方言已经开始中性化。中国的民族语言虽丰富多彩,但会自己家乡话的人数却不断在减少,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现实,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中性人的诞生
在西方化的否定力量中,西方知识分子的中立立场,以及他们的批判精神,已经使他们具有了中性化的文化身份—他们不属于西方,而属于地球村。二非西方的知识分子也有同样的文化身份。因为他们也已经不属于原初民族文化。其他的社会成员也在中性化环境和生存中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
1、中性人的总体特征
中性人现象指人们内在精神的主体归属的趋同。中性人的特征指的是这种精神主体的文化身份的特征。是一种心性特征,而不是外观和生理特征。中性人首先的特征是没有原初归属的(race)、群组(ethnic group)和民族(nation)特征,没有以往的民族性(ethnicity)而只有地球村公民的共同特征,一种共同心性表现出来的特征。
2、“中性人”的表现
(1)作曲家的文化身份认同,从民族作曲家到个人作曲家,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2)音乐家的文化身份认同,从代言者到中立者。
(3)其他音乐人的文化身份建塑,集体无意识接受中性化环境的影响。
3、官方文化
官方文化是中性人产生的原因之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系的统一,无疑对超越民族的局部中性化提供重要的基础。
4、都市化
都市化是中性人产生的原因之二,城市被看作是超越民族的中性区域,随着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中性人也将会不断增加。
5、学校教育:中性人的摇篮
学校是典型的中性环境,是一种“虚拟社会”,它是培养中性人的最重要的方式。在学校中,普通话的推广已经把地方方言摆在一个边缘角落,因此中性人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宋瑾老师把后西方时代的趋势用以上五个方面给我们呈现出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目前文化的发展走向,这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
2010级研究生孙兴娟根据宋瑾教授讲座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