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

韩锺恩教授讲座综述

时间:2013-10-23浏览:242

 

讲座题目:《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7种声音》
主讲专家:韩锺恩(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人:王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讲座时间:2013年10月17日10:00—12:00
讲座地点:音乐学院205教室

  2013年10月17日,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迎来了著名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为音乐学院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音乐创作的学术讲座,吸引了学院众多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音乐学院教师。
  韩锺恩先生简介: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系系主任。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1987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师从叶纯之研究员。200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润洋教授,2003年获博士学位。
  韩锺恩教授此次的讲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音乐学写作基本问题:韩锺恩教授以音乐学写作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这次讲座,关于音乐学写作问题,他曾经于2010年11月9日有过讨论,韩锺恩教授对于这一标题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音乐学写作不是用别的方式写音乐、不是用音乐学方式写别的、使用音乐学方式写别的”。而关于音乐学写作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听什么”。其中概括的两个问题是,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在音乐的声音里究竟能够听出什么;第二,“写什么”。能否把听到的声音通过文字语言书写出来,能否把想到的语言通过文字语言书写出来;第三,“怎么写”。如何通过文字语言去描写与表述音乐所表达的东西,如何通过文字语言去描写与表述文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从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了音乐学写作基本问题的探讨。
  二、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三个研究:韩锺恩教授简要介绍了对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研究前提,接着详细的说明了对其的三个研究。韩锺恩教授的三个研究均是在同一基础上,即1、结构分析: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单三部曲式,第四乐章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2、数据分析:旋律形态,调式调性,发展量比,疏密分布。3、一般史识: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被人称为具有浮士德与普罗米修斯式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的气氛,具有史诗般的宏伟,尤其可以看到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构思的影响,整部作品始终贯穿着不稳定的情绪,充满内心矛盾抗争的戏剧性冲突。关于对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三个研究分别是:首先,1986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四年级本科学年论文《对音乐分析的美学研究—并以“何以给人美的感受、理解与判断”为个案》展开对第一交响曲的第一研究,从音乐美学研究音乐美的构成关系和人对音乐审美活动的目的出发,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第二研究是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的可能性研究》中的第四章,音乐作品的意义结构及其意向存在,第一节作为意向存在的音响经验实事,主要基于作为现实存在的音响事实和音响经验事实这两个对象之上,进行不断深入层面和不断设置程序的研究;第三研究,2013《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出什么样的声音?—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三研究》,以相关主题形态与音响形态为主要入口,通过感性修辞逐一关联该作品的形态特征、结构驱动以及古典精神的恒定性,并通过临响得到直觉的声音、依托工艺的声音、关联个性的声音和风格的声音、追究历史的声音,以致切中核心命题: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出什么样的声音?在简要论述了后续(第四研究)之后,韩锺恩教授现场与师生们分享了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视频,更加形象的帮助师生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使我们重新审视对于声音的理解和认识。
  三.7种声音:韩锺恩教授讲座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关于音乐的7种声音,这7种声音分别是:直觉声音、经验声音、工艺声音、风格声音、功用声音、意向声音、先验声音,他以自己对于作品的研究经验为例,分别解释了这7种声音在具体作品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深刻而生动,以通俗的语言表达使师生们理解了这7种不同的声音的含义以及运用。
  讲座的最后阶段,韩锺恩教授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耐心的解答了师生们的疑问,与同学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他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学术内容为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有关音乐的声音的课,开阔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开拓了我们在音乐创作领域的思维,让我们对“声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示,对于我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和创作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2013级研究生 崔晓庆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