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泮教授《歌词作品的艺术标准——真、新、深》?xml:namespace>
——胡洋乐
讲座课题:《歌词作品的艺术标准——真、新、深》
讲座教授:魏德泮(国家一级词作家、歌词评论家、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讲座时间:?xml:namespace>
讲座地点:音乐学院三楼会议室
魏德泮先生有数十首词作全国获奖,出版歌词选《背新娘》,出版歌词理论专著《歌词例话》(1993年)、《乔羽论》(2006年)和《歌词美学》(2012年),其中《歌词美学》系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研课题。本次讲座魏德泮先生主要围绕歌词作品的“求真”、“求新”和“求深”,并结合其作品《愿建广厦千万间》、《水中间》、《读唐诗》、《海峡之梦》、《海峡月光曲》等,来讲述歌词作品要“反映现实、表现时代以求真;感觉新鲜、形象独创以求新;弄懂哲学、活得明白以求深”。
一、“真”在于揭示本质、传神逼真
魏德泮先生引用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歌词的创作要反映现实、表现时代、贴近现实。
魏德泮先生的成名作《愿建广厦千万间》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创作,非常贴切的反应了建筑工人的心声,真实的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体现了在歌词创作中的“求真”。
二、“新”是对歌词形式与内容的要求
对于艺术,创新是硬道理,歌词因新而被关注,因新而被传播,歌词艺术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创作出独特的新鲜的语言,表现生命的独特体验,是歌词创作的核心奥秘。魏德泮先生提出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没有独特的感觉就没有独特的艺术,感觉了的东西才是有感染力的,这样有感觉的歌词才会有创新。他提出几种出新手法:形式新、构思新、寻找跨时空的情感结合点、语言新。
在欣赏名画,不论是毕加索的画,还是现代派的画时,你无须理解它的深意,从直觉上能给你心灵以撞击、以美就可以了。歌词也是一样,在形式上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到像听音乐一样美,比如方文山的《青花瓷》的歌词。
在歌词构思上,一个好的构思尤如串起一颗颗珍珠的红线,构思的新颖别致,会带来整篇歌词作品的新颖别致。由魏德泮词、谷建芬曲的少儿歌曲《读唐诗》,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大奖及文化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少儿征歌金奖,其歌词融入多首唐诗意象,给人以构思上的新颖美感。
魏德泮先生讲到,歌词创作中应寻找跨时空的情感结合点。比如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巷》有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堂前燕”就是跨时空的情感结合点,用飞燕来对今昔进行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今日繁华褪尽的衰败景象。由崔臻和曲、魏德泮词、谭晶演唱的歌曲《海峡之梦》获中宣部第十一届 “五个一工程” 优秀作品奖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在歌词创作中,魏德泮先生就是从“涛声”与“亲情”中寻找到了了千古不变的情感结合点,以“千年海涛一个情。万家灯火一个梦”由此联想到整首歌词的创作。
在歌词语言创新上,魏德泮先生提出“变性语言简洁新鲜隽永”,将形象意识化、意识形象化。比如“长长的炊烟喷香的炊烟,是我短短的一截思念”就将比较具体的形象变得抽象意识化。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人的意识创造一个幻觉形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深”是对人性深度的开掘
魏德泮先生指出歌词的求“深”,要学习哲学,反思现实人生,如歌曲《血染的风采》、《祖国不会忘记》;要观察历史,表现时代情绪,如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的歌词都表达了那个特定时期人民大众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个历史时期的感情符号;还要体现人性的深刻与复杂,展示人的心理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如1988年乔羽词谷建芬曲的《思念》是把内心深处非常深沉的一种感觉,用极为明白的语言写出来。歌词作品的内容能引发受众者有哲理的思考会是歌词追求深刻的一个过程。《海峡月光曲》由张作兴、魏德泮词,徐沛东曲,王丽达唱,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海峡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优美意境,塑造了海峡美丽祥和的艺术形象,抒发出两岸同胞建设共同家园、共圆美丽中国梦的真挚情感。
最后,魏德泮教授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我院师生在歌词创作道路上正确的指引。叶松荣院长总结道:“魏先生的作品达到了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所说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这次讲座使我院师生开阔了视野,更是给我院师生在歌词创作和音乐学习上的求真、求新、求深方面以深刻地启发,讲座在我院师生们感激和敬佩的掌声中完满结束。
+++++++++++++++++++++++++++
魏德泮老师简历
魏德泮,国家一级词作家、歌词评论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秘书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中国音协《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四川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曾任音乐教师、建瓯市文联主席。有数十首词作全国获奖,其中《海峡之梦》(崔臻和曲)获中宣部第十一届 “五个一工程” 优秀作品奖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