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

宋瑾教授《音乐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讲座综述

时间:2014-12-10浏览:495

宋瑾教授《音乐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讲座综述

吴成祥

时间:2014年11月28日上午10:00—11:30

主讲人:宋瑾教授

主持人:黄宗权

地点:音乐学院办公楼三楼会议室

2014年11月28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由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主讲的题为《音乐文本的理解与分析》的学术报告。师大音乐学院的部分教师、全体在校博士研究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聆听了本场报告。

本次报告宋教授以其深厚的音乐美学功底和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从音乐文本分析的针对性与选择、音乐文本的概念、音乐文本种类以及各种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文本分析等几方面就《音乐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一论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他首先提出音乐分析是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音乐分析对象包括:艺术音乐(严肃音乐Art music)、大众音乐(Popular music)和传统音乐(Traditional music),主要对作品进行6W分析,即what (对象、where(定位)、when(因缘)why(to whom)(场境预设或写作立场)、how(方法论)。然后从音乐的属性(物理属性、感知属性和审美属性)以及中国古代音乐著作《乐记》中关于“天-物-心-声-音-乐”的观念对音乐分析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接下来,他介绍了音乐文体的概念、文本形式和各形式之间的关系。他提出所谓“文本”,在传统语境中是指纯音乐作品,在现象学中,“文本”是指意向存在方式的作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文本”不等同于作品,作品可以消费,而“文本”是不可以消费的。人们要获得“文本”,就要把它重新恢复为一种演奏、一种任务、一种生产、一种实践,通过把自己与作品联结成一体,变成同一个发散意义。音乐文本包括:构思文本、乐谱文本、音响文本、感受文本、音乐学文本以及各类文本产生之前形成的感悟文本共10种类型。他强调以上各文本之间是“不等同”的,是以超感性、超主体意识而存在的。

接下来着重介绍了音乐文本理解分析的方法。他从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三度创作中人与音乐构成的审美关系、认识关系、功用关系出发,参考霍夫斯塔特《一条永恒的金带》之结构信息,提出音乐文本分析应该包括:外观信息、结构信息、内部信息、联接信息等;音乐文本分析模式有:结构分析、历史分析、音乐分析和音乐学写作等;音乐文本分析的表达要注意语言学“三维度”:语义、语境、语汇之间的合理运用;音乐文本分析中所使用的术语有:技术术语、认识术语、情感术语等,并指出了术语使用中常见的问题;音乐文本分析描述中的隐喻、明喻、提喻、挽喻等方法的运用。

本次报告,宋瑾教授从音乐学中的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哲学等多个立场出发,精炼地概括了音乐文本的内涵、外延以及如何获得较好的音乐文本的方法途径,为我们音乐学文本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对提高我们音乐文本的写作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