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本科专业建设——舞蹈学专业(品牌专业)

时间:2007-04-20浏览:600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本科专业的建设依托音乐学院博士点的实力,根据当前普通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对舞蹈师资的需求,着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中小学舞蹈师资。

    舞蹈学本科专业于1997年设立,舞蹈学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63名,舞蹈本科函授生40多人,已毕业六届学生。2005年增列为舞蹈学硕士点。

    师资建设:舞蹈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授 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人,平均年龄39.8岁,是一支充满活力,有一定教学和研究力量的队伍。舞蹈专业建设以来已出版《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舞蹈美学》《形体解剖学》《舞蹈与戏剧表演》及福建民间舞蹈教材等多部学术专著教科书,并承担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
    课程设置:以《基础训练》和《民间舞》(含福建民间舞)为主,开设《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艺术鉴赏》《中外舞蹈史》等必修课,以及《演唱》《乐理》《钢琴伴奏》等辅修课,《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解剖学》《舞蹈美学》《舞蹈音乐》《戏曲音乐》等选修课。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以培养学习舞蹈专业知识技能为主,以音乐等课程为辅的“一主一辅”的双专业人才。
    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自2004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以来,在校院的领导下,按照“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努力打造,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其整体发展势态呈上升趋势。2004至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2000级95.2%, 2001级95.2%,2002级97.5%,其中考上研究生共17人。2005年本专业被批准增列为舞蹈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06年“舞蹈与键盘党支部”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支部。
    在品牌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供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场所,明确规定学院各类教室、琴房、多媒体教室、音乐厅、图书资料室、音像资料室等所无条件地向参加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
    二是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力量来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修环节,又是训练学生科研和创新素质的主要载体。为此,学院切实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原则上要求由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此外,学院还专门开设了《论文写作》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授任课;在各种本科生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中,专门组织力量雄厚的辅导队伍。如“本科生课外科技计划”立项项目等均配备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再读博士的教师进行辅导。
    三是提供必要的经费。近三年学院专门为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投入了大量经费,制定了音乐学院《关于表彰通过全国英语(CET)等级考试学生的决定》、《关于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的鼓励办法》等。
    四是提供给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平台。近年来,学院先后为学生提供了科技节学生科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计划项目、学期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项目。
    五是营造学术氛围,扩大学生学术交流的眼界。学院在宣传栏开设了“英语角”、“艺术与艺术家”专栏;开设学生报栏、阅览室;近年来先后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厦门爱乐乐团、厦门小白鹭艺术团以及美国、日本等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演出,浓厚我院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师生们的艺术、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学生们的学术眼界。
(一)、舞蹈学专业现有特色和优势
1、专业特色
    第一,我们将发展福建地区特色舞蹈作为舞蹈学专业的一个主攻发展方向。一个专业犹如一个生产部门,其产品越有特色,就越有竞争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迫切需要各高校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福建特色与海峡西岸经济相适应的课程模式。为此我们在专业特色建设上充分利用福建区域优势,结合本地舞蹈文化特点。积极发展与别人不同的具有本土舞蹈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式。在民间舞课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其他地区的民间舞蹈,另一方面将福建民间舞蹈作为特色课程来建设。近几年来,我们不仅聘请福建民间舞专家郭金锁等老师前来教授,而且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福建民间舞的教材整理。现由黄明珠教授和郭金锁教授合作撰写的《闽南民间舞蹈》已被批准为校重点教材资助项目,由此促进了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体现在办学方向上,我们根据普通学校的实际需要,依托福建师大文理科和音乐学院博士点的综合实力,我们设计了以学习舞蹈知识技能为主、音乐学习为辅的“一主一辅”双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以上这两个特色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区别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又有着自己办学的特色,符合普通学校舞蹈教育的需要。
2、专业优势                                                                           
    (1)本专业是我国高师中最早开办的舞蹈教育本科专业,也是全国少有的舞蹈硕士点之一。在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也有着一定的经验积累。
    (2)本专业的福建民间舞蹈课程具有地域特色,能为福建本土舞蹈的发展起龙头作用。
    (3)本专业“一主一辅”双专业的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符合普通学校舞蹈教育的需要。
(二)、舞蹈学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整体目标与思路
    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一专业中,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专业;力求做到突出师范专业,保证学科优势。这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有效提高了《基础训练》《民间舞》主干课程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艺术鉴赏》《舞蹈史》等必修课,及《演唱》《乐理》《钢伴》等辅修课和《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解剖学》《舞蹈音乐》《戏曲音乐》等选修课体系,实现了课程整体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其符合本世纪教育知识体系高师舞蹈课程体系的要求。
    (2)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近三年来,本专业有7位教师先后考上在职硕士,取得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到70%。
    (3)在现有五部专著和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现正在编撰有特色的教材一本,考级教材两本。
    (4)充分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舞蹈鉴赏、中外舞蹈史、舞蹈音乐等课程都已建立多媒体课件。
    (5)本学科教授、副教授为本科教学上台讲授基础课各3门,已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听课、评估制度,巩固集体课和公开课制度。
    (6)在主干和选修课中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和艺术、教学实践。由同学们自己创作排练的舞蹈晚会共三场,多次参加省市各种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演出。2005和2006学年我专业学生先后获得本校大学生本科课外科技计划课题项目共4项。其中3项已结题,蔡朝虹同学获得校优秀课题奖。这些研究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本专业老师黄明珠、杨志晓、陈育燕创作排练,并有本专业学生表演的舞蹈《嫁给大海的女人》《厦门新娘》《天黑黑》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2005年全国大学生首届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和福建省福建大学生首届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2、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目标:本专业现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包含2位博士生、2位硕士生和5位在职攻读硕士生。教师队伍主要由本校毕业教师和两位北京舞蹈学院和一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师组成。职称结构优化合理,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是一支较有发展的潜力的师资队伍,但由于专业初建、年较教师较多,学历和职称与学校要求还有存在差距,需努力加强建设。有关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如下: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主要措施:
    A、适量补充引进,在三年内我们有针对性地拟从全国著名舞蹈院校接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3名,引进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仍然保持聘请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舞蹈教师为兼任教师。
    C、充分挖掘潜力。积极选拔推荐优秀教师晋升讲师以上职称。
    D、鼓励在职进修、选送助教外出进修和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和科研的关键因素,我们相信,只要在思想上重视,我们的目标,是可实现的。
(3)、教学管理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我院对教学管理,除了严格执行学校颁发的一系列管理条件外,院里还制定了一套相关的制度与措施。
    A、到学期为止,所有课程的教学档案已基本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舞蹈室、电脑室等教室均有齐全的管理条例,专人负责。
    B、基本做到在每学期开学初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制定关于加强教研究建设和工作职责的实施意见,并落实期中与期末的教学总结工作,有利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
(三)、舞蹈学专业学生参加科技研究、社会实践、获奖情况

1

2

3

(四)、舞蹈学专业教师获奖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