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本科专业建设——音乐学专业(国家基地班)

时间:2007-04-20浏览:440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于2002年设立,音乐学专业2003级招收学生20名,2004年招收学生40名,2005年招收学生40名,2006年招收学生40名。

 

    学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学校有关基地建设的文件及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基地建设管理小组,确立了音乐学院基地班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切实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工作放在首位,大力倡导“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理念。主要措施有:

 

    一、严格实施学校于2002年12月制订的《福建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行动计划》,加强《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等条例的学习和指导。

 

    二、规范和引导教学秩序,依靠校、院教学督导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力量建设教学督导制度,形成“院领导听课制度、专家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听课制度”的四级课堂教学评估制度等。

 

    三、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学院——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学生选老师、老师选学生”的具体实施意见,及时解决选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坚持高职称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把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本科课程作为岗位聘任的基本条件,目前学院每位教授在指导多名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同时,都至少兼任本科一门或多门课程。

 

    五、加强期中教学工作检查、期末课程考试和试卷抽查、毕业论文抽查等制度,明确对学生的学分制、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的实际要求。

 

    六、推进教考分离,至2006年6月,学院基本完成教考分离工作,大多数理论大课实现卷库化,考试工作井然有序。

 

    以上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同时逐步化解历史上形成的因学生选课问题引发的个别教师之间的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四级听课制度及教考分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促进教师之间的学科知识互补和教学方法的有效交流,增进团结协作精神,确保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我院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制度上的良好基础。

 


    依托音乐学院的学科优势,音乐学院“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将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音乐教师和艺术研究人才,学院制定了总体办学思路,遵循教学与科研并重,师范性与优势学科并重,师范性与专业性、学术性并重的原则,为基地班的总体发展制定规划:

 

1、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由学院的资深教师、专家来制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教授、博士团队为主要阵容,以丰富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充实选修系列的课程,对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减少课时和学分,增加课程门数。前者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后者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每学期两轮选课制度,利于教师提取教学内容中最精华的部分,给学生提供高度浓缩的知识养分。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本院特色的国家级和省级 “精品课程”、 “品牌专业”、优质课程,成为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龙头,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同时整合大部分音乐专业基础课,并增设10多门横向学科的专题讲座。同时根据基地班学生的专业特点,分四个方向选修课(演唱、演奏、作曲、理论),分别开设专业选修方向课,按选修方向实行导师制。

 

2、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1)通才与专才

 

    音乐学专业基地班首先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音乐师资人才,在一二年级夯实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演唱演奏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三四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表演、创作、研究能力,鼓励三四年级的学生旁听、参与导师与研究生的讨论课,培养学术意识。在四个选修方向的课程设置中(设主项提高选修课和副项提高选修课)既为培养专业音乐教师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基地班学生今后的攻读硕博学位作准备。

 

    除开设较为全面的理论课程、本院教授的系列讲座外,每学期至少安排三次外来专家及演奏演唱专家的学术交流活动;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思维。

 

    外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在学校统一两年外语学习的基础上,学院在三四年级继续聘请外语教师加强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为攻读硕士学位做准备。

 

(2)创新能力培养与教材建设

 

    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材均采用国内先进、实用性强的教材(选用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被国内同类院校选用并获得较高评价的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2006年我院《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耀华教授的《中国民族音乐》及郑锦扬教授的《艺术概论》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由王耀华教授及王州博士主编的《世界民族音乐》教材获得2005年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由叶松荣教授主编的《西方音乐史》教材获得2005年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针对本院优势学科,学院鼓励并重点支持、组织教师编写有特色的教材、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应用效果好的教材,以保证教材质量,也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计划在两年左右出版一批优秀的理论教材,以适应基地班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3、管理机制

 

(1)专业课程实行基地班单独授课制。

 

(2)制定音乐学基地班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实行选课制。凡修满规定学分者,可提前毕业或报考研究生。

 

(3)从三年级开始,主项提高选修课“声乐、器乐、作曲、理论”四个方向均配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等活动。

 

(4)从2004级新生开始,实行滚动制。基地班学生每年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思想政治表现不良,受到记过处分以上者,或两门主干课程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应转到普通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班学习。普通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班学生表现特别优秀者(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在班级学习成绩中排名列前三名)可提出申请,择优转入基地班就读。

 

(5)为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能动性,学院根据基地班的专业特点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师生互选制度、选修淘汰制度、重修制度,以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6)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积极参加各层次专业比赛,同时制定了四级考试与专业比赛获奖奖励的制度。

 

4、教师队伍结构

 

    音乐学院1996年设立中国大陆高师最早的音乐学博士点,音乐学学科成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有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音乐学”研究基地,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06-07学年音乐学院在编教师8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讲师36人,助教13人,拥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12人,拥有硕士学位和在读硕士教师48人,外聘教师11人(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作曲家林荣元、我国著名作曲家章绍同等)。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状态与未来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来看,学院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1.73%。从教师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位、学科(专业)、职称、学缘结构情况来看,是一支教学力量强、结构配置合理的学术梯队,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涌现出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和具有较强实力的实践教学教师力量。有些年青教师已在学术界展露头脚,引起同行的重视,学院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访学,进修学习返校后必须作汇报演出或专题讲座。

 

5、基地建设的总体水平和特色

 

    我院音乐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王耀华教授的带领下,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制定了整个学科的梯队计划,学院采取了各种激励手段,鼓励老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出精品,创品牌来促进基地教学和人才的培养。2002年以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11项省部级课题立项,出版专著教材100多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数百篇。其中李玫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我院学生创作表演的音乐舞蹈节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获得金、银、铜共11个奖项;2005年在全国首届大学生文艺展演中,我院学生又获得两项专业组一等奖;在2006年第四届世界合唱节比赛中获得金奖银牌;音乐学本科生孙砾获得200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美声唱法金奖等。

 

    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合作交流层次。2002年以来,学院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如2002年的第九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的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第37届世界年会、2005年的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届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的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王耀华教授从教45周年庆祝会。同时与国内兄弟院校合作交流,邀请知名学者讲学,以上都为基地培养精英人才、拓展更为宽阔的视野和学习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建设,基地人才培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基地班学风优良,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高,有着较强的实践与科研能力,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03级学生100%申请入党,正式党员1人,预备党员5人; 04级学生91%申请入党,预备党员3人;05级学生70%申请入党。

 

    多人次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社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B.积极参加考研,03级90%的学生报考研究生,推免研究生有35%

 

C.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展演比赛。

 

    2003级获得1项国际大奖,4项国家大奖,1项省级奖,1项市级奖,2项校级奖。学生陈媛多次在各级文艺刊物上发表论文,其中《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词曲关系探微》获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百篇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4级学生获得2项国际大奖,3项国家奖,3项省级奖;05级学生获得3项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

 

    在近几年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音乐学院基地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之处,例如要提高保研率与考研入取率、提高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充分运用新校区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为基地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养精英人才。

 

 

2003-2005级音乐学专业(国家基地班)数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