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开展201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2-11-21浏览:301

 

师大教〔2012〕73号
 
 
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开展201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闽教高〔2012〕131号)和《福建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闽师教〔2012〕59号)精神,建立项目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开展201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申报项目应符合教育部、福建省和我校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施意见精神,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能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着力研究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成果应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内容包括本科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其他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改革等方面(具体立项指南见附件1)。
二、立项数量及资助金额
本次立项总数为30项(青年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0项,每项资助5万元;一般项目20项,每项资助2万元。
三、立项说明
(一)项目实行申请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不得重复领衔申报,每个项目组成员不超过6个(含负责人)。
(二)优先鼓励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教学及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领衔申报项目。
(三)为了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特设青年项目(要求申请人应是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四)本项目研究周期为3年。项目立项后先给予70%的经费支持;经过中期检查,完成计划任务的项目拨付另30%经费,未完成计划任务的项目停止经费支持,项目剩余经费由学校收回。项目研究完成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结题验收。
四、立项评审程序
(一)学院组织申报;
(二)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三)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投票确定。
五、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负责人需认真填写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表及简明表(见附件,教务处网站可下载)。由各单位统一汇总后于2012年12月17日前将有关材料(汇总表一式1份、申报表一式45份、简明表一式45份)提交至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jwcjxk@fjnu.edu.cn(文件名为单位+申请人),逾期不予受理。联系电话:22867392。
 
 
附件:1.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2.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表(教学类)
3.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表(管理类)
4.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简明表
5.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2012年11月20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2012年11月21日印发
附件1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为使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更有针对性地有效进行,特制定本立项指南,希望各单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认真组织教师积极申报。
一、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学校建设“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总体规划,建立并完善动态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和评估机制,构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各种专门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招生就业情况评价体系。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等的具体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开展课程评估研究,结合人才培养标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案设计、师资水平、软硬件条件等进行评估。
三、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支持开设形式多样的公共基础课程,继续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改革力度。探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闽台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更好地推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五、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倡导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着眼于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六、完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七、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完善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加强综合性和研究性实践科目的设计和应用。加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完善共享开放机制。创新校内外联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八、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重视数字化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完善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建设,建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科学运行和共享机制,探索进一步引进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内外高校等在内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方式方法,有效拓展师生学习交流时空。
九、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师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
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奖励约束机制,探索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及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学术行为的有效途径,切实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抓实教师教学研究工作,鼓励学院探索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改革,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教学研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十一、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开展评估检查等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

十二、其他与本科教学相关工作改革的研究与实践。